首頁 > 外匯技巧 > 貨幣主義匯率理論——匯率決定理論與經濟資料

貨幣主義匯率理論——匯率決定理論與經濟資料

admin 外匯技巧 2018年03月09日
貨幣主義匯率理論  1.理論闡述  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,匯率失去了保持穩定的客觀物質基礎,其波動頻繁而且劇烈。人們發現,外匯市場上的匯率波動呈現出與股票等資產的價格相同的特點,例如變動極為頻繁而且波幅很大、受心理預期因素的影響很大等等。這啟發人們把匯率看成一種資產價格。貨幣主義匯率理論主要代表有弗蘭克爾、多恩布茨等美國經濟學家。其特點是強調貨幣市場在匯率決定中的作用。匯率是兩國貨幣的相對價格,而不是兩國產品的相對價格。  匯率由貨幣市場的貨幣存量來決定,當人們願意持現存的兩國的貨幣存量時,匯率就達到均衡。所以可謂是“貨幣存量論”。同時,因假定價格是完全靈活可變的,又被稱作“彈性價格的貨幣論”(flexible-priceMonetaryApproach)。  貨幣模型的假設前提:  基本模型表明:  外匯匯率變動與本國貨幣供給成正比,與外國貨幣供給成反比。  外匯匯率與本國相對於他國的收入成反方向變動,與利率成同方向變動。  理論的要點  貨幣供應量增加引起價格上升,所以購買力平價下降,同時匯率下跌。  如果國民收入提高,而貨幣供應量不變,則購買力平價上升,導致匯率升值。  該理論強調名義利率和通貨膨脹是朝著同一方向變化的。  2.經濟資料解讀  通過該模型可以看出,如果一國的貨幣供應量大幅增加,則該國貨幣的購買力下降,根據購買力平價,該國的匯率下跌,即該國貨幣貶值。  另外一個角度來看,如果一國經濟增長快速,但是如果不存在明顯的貨幣供應量的增加,則該國匯率上升,該國貨幣升值。比如,中國經濟長期穩定的增長是人民幣升值的內在的原因之一。所以,衡量經濟增長的資料,對於匯率的影響,某種意思上是通過該理論實現的。  1)貨幣供應量  由於美聯儲目前選擇把聯邦儲備基金利率作為調控貨幣的中間變數,貨幣供應量的重要性相對下降。  2007年9月6日外電報道,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(Fe的ralReserve)6日釋出的最新一週貨幣供應報告顯示,經季節因素調整後,M1供應量上升152億美元,至1.368萬億美元;M2供應量上升649億美元,至7.4萬億美元。上述資料為8月27日當週的初步估計資料,有待修正 匯率決定理論與經濟資料解讀(一) (二)(三) (四) (五) (六)

贊一個 ( )

標籤:匯率   貨幣   理論   供應量   資料

相關文章

發表評論

留言與評論(共有 0 條評論)
   
驗證碼: